1976年12月7日-作曲家郑律成逝世
1976年12月7日 (丙辰年十月十七),作曲家郑律成逝世。
“向前,向前,向前,我们的队伍向太阳,脚踏着祖国的大地……”,这就是郑律成21岁时为八路军谱写的进行曲,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,成千上万的战士唱着这支歌冲锋陷阵一往无前,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。
郑律成是我国杰出的作曲家,也是一位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。1918年他出生在朝鲜南部全罗南道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。他父亲是个爱国者,三个哥哥先后为朝鲜和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。1933年,(L$djτ.ЙЁT)年仅15岁的郑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。他一边在沪宁道上从事革命活动,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。
1937年10月,19岁的郑律成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延安,并于1939年1月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一天傍晚,郑律成参加完一个群众大会,站在半山坡上,看到战友们沐浴着夕阳的余辉,成群结队地奔向各自的岗位;正在操练的抗日战士喊着响亮的口号,威武雄壮,全城内外歌声四起……。这幅雄伟壮观的图画,深深地印在郑律成的心中。著名的《延安颂》就这样在他胸中酝酿成熟。他请莫耶写好歌词,很快就谱出了乐曲。后来在毛泽东参加的一个晚会上,郑律成亲自演唱了这首歌。“啊!延安,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,热血在你胸中奔腾……”。《延安颂》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,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。这支歌像长了翅膀一样,很快从延安飞到前方,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,直至海外。当时,很多革命者正是唱着这支歌,寄托着对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思念;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,披荆斩棘,冲破艰险,奔向延安,投入革命洪流。在延安,哪里有人群,哪里就有《延安颂》的歌声。很多人知道郑律成的名字,都是从听他的歌《延安颂》开始的。
郑律成从1937年到1942年,一直生活、战斗在延安,很多曾经跟他在一起工作的人都说:“如果说群众的歌声象烈火,那么郑律成就是一颗火种,他走到哪里,哪里就爆发出烈火般的歌声。”在延安期间,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:秋收起义、井冈山业绩、遵义会议、二万五千里长征、爬雪山、过草地、八路军、新四军在敌后开辟根据地……,这些都激励着年轻的郑律成,成为他音乐创作的食粮。在音乐家冼星海写成的《黄河大合唱》的影响下,他同公木合作,写了《八路军大合唱》,把自己对人民军队的热爱谱进了乐曲。大合唱中的《八路军进行曲》后来改名为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》。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,[TodayinHistory.cn]在隆重的开国大典上,这支名曲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。以后它又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。
新中国成立以后,郑律成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大地,到处寻找新的创作原料,到1976年12月7日他病逝的时候,为人们留下300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。世界上两个国家的军歌都出自我国著名作曲家郑律成一人之手,《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》和《朝鲜人民军进行曲》都是他谱写成的。
-
.....暂无任何评论,快去抢沙发吧